吉财制面|日晒面里的幸福哲学

你知道一条面是怎么制成的吗?

我不知道,也从未想知道(笑)。一直到踏进吉财制面,鼻尖传来浓浓的面香,我脑海里想的依旧是一碗冒烟的乌冬面,而不是一条乌冬面的制作,所以打从采访的一开始,我问的就是故事。

可吉财没有故事…

[爸爸是哪一年开始制面的呀?][能不能分享一下创业故事?][当初怎么回想开始制面?]我们丢出一堆的问号。今年已经83岁,头发快掉光,走起路来却是健步如飞的老板陈中和只是笑笑地用闽南语说[古咋扛扣阿(以前辛苦),听说制面能赚钱就制面养家咯。]

[那你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你当时几岁?]想挖故事,我们一个个用破闽南语在追问。[我们家以前是务农的,我12岁就出来工作,务农,帮忙养牛种地,以前的长工根本没工钱,只供食宿。一直到17岁我才第一次领到工钱,一天才7角钱。后来听说口湖很适合制面,就过来学制面。]

从零开始,边学边做,边在批评中研究如何制造出更美味的日晒面,从他一个人坚持,到60年后,有孩子陪他一起坚持,原本6、70年代一起在口湖经营的十多家制面厂,只有他们战胜了时间,一直营业到今天。

那一切,从陈老先生的口里说出来,都是轻描淡写。就连制面过程,从凌晨3点开始搓面粉、压合面皮、醒面、切面、晒面到包装,一直忙到晚上8点才休息,从他口里说出来,也是笑笑的,没有一丝抱怨。

为了经过日晒才会有的那一股浓浓的麦香味,陈老先生坚持采用传统的日晒法制面。阳春面得晒2天,乌冬面得晒3天。[那天气不好呢?]我问。[休息咯。]他的语气里没有一丝无奈。

[你们还要访问多久阿?]见我们一直没完没了的,陈老先生的儿子忍不住开口问。全场一阵哄堂大笑后,我们默默地站到了一边,而他们又开始了另一个阶段的工作—切面。一捆大大的面团经过机器切割一下就变成了一条又一条的乌冬面,可我的目光却始终不在面,而是锁在了他们一家人的身上。

小媳妇负责把一捆又一捆的面放到机器上,小儿子负责把切好的面挂到架子上,爸爸帮忙移动架子,妈妈跟二儿子则是把挂好的面拉长并推到阳光下去晒。没有对话,面厂里只有轰隆轰隆的机器声,他们的动作却配合得天衣无缝,一看就是多年修炼而成的默契。

那一刻,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不平凡的生活,其实是不是如他们一家,平凡但知足和气的,才是更真实和踏实的幸福?幸福哲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回家以后,我在吉财的[野鹿牌]米豆签里尝到了一丝丝幸福的味道。

吉财制面厂

地址:云林县口湖乡口湖村中正路1段360号

电话:05-7892121/05-7891952

后记:

原本想介绍[2018马来西亚就是爱农场媒体团]或是写一写关于文字创作的[辛]情故事,可一提笔就卡壳,果真一回家就没办法再用2小时完成一篇文章了呀(苦笑)。所以今天就先送上我的第一篇作品和当天同一场同样是写吉财制面的得奖文章啦~

第一名:那一碗乡愁|吉财手工日晒面|刘敏军《探世界》

第三名:一甲子的乡愁|郭朝河《朝着梦想的那一端河》

第四名:暖阳下的面条|吃在嘴里 暖在心里|何艾霖《吃风》

Special Thanks to